孩子学习明明很认真,考试成绩仍垫底,可能是“人格面具”在作祟 孩子上课很认真为何考试成绩不好
逗比妈妈原创文章,版权归作者所有,欢迎个人转发分享!
假期同事给孩子报了三个辅导班,为了让孩子假期好好学习,开学提高成绩。同事看着孩子努力学习,培训班结束,带他们去吃了一顿大餐。但是,孩子开学后第一次考试不及格,完全出乎同事们的意料。
孩子明明学习很好,很认真。他怎么会考试不及格呢?真的是孩子水平有限吗?同事对此很苦恼。于是我的同事决定再试一次,找出孩子成绩差的真正原因。很快,同事们在辅导孩子的时候,发现孩子看似在思考,实则在走神。
同事问孩子刚才问题的要点时,孩子一脸茫然。原来这孩子根本没在听他解释。同事终于明白为什么孩子的辅导班效果不好了。孩子每天都在假装努力学习,按时学习,但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。
孩子成了“演技派”,这是很多家长不愿意相信的。孩子假装努力学习,是为了让父母觉得自己在努力学习。其实这在心理学上叫人格面具。
1.什么是「人格面具」?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师从弗洛伊德,最早提出“人格面具”理论,又称“从众求同原型”。人格面具是人类塑造人格体系时最外层的表现。
当孩子有了人格面具,很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。当孩子发现自己不学习的时候会被父母批评,而假装学习的时候却能被父母表扬,孩子的人格面具就发挥作用了。
父母不愿意相信孩子会伪装自己的行为,所以对孩子身上的人格面具会处于一种被忽视的态度。荣格认为,“人格面具”是一个人的心理由于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而产生的人格幻觉,用来掩盖“真我”。很多家长会说“我整天和孩子在一起,我了解我的孩子”,但其实孩子身上的人格面具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,连家长也未必看得懂。
二、“人格面具”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?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吴案,在网友中引起了很多讨论。这位被称为“沈雨”的北大才子,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,同学眼中的好榜样,甚至他的朋友说:“他是这个世界上我认为最不会犯罪的人。”
可见他在大家眼里是一个完美的人,但那种表面上的完美真的是他自己的吗?他反感母亲的严厉管教,心理压力很大。即使他活在大家的赞美中,他还是不快乐。他戴着一个完美的面具,但面具后面是一张需要帮助的脆弱的脸。
他的人格面具过于完美,导致他在深陷困境时无法与人倾诉,最终做出极端的弑母行为。
受人格面具的影响,孩子错过了向父母寻求帮助的机会,逐渐失去了与父母沟通的能力。孩子沉浸在面具带来的幻觉中,逃避自己应该面对的问题。在人格面具的背后,孩子隐藏着自己的真实诉求,迎合着外界环境给予的刺激。
个性面具让孩子专注于伪装,失去了很多提升自己的机会。就像同事的孩子,为了配合父母,每天都假装努力学习。孩子沉迷于自己的幻想,认为自己真的在努力,但这种假装的努力是真正学习的障碍。因为假装学习是考不出好成绩的。
人格面具疏远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。孩子无法向父母敞开心扉,不敢说出自己的困惑。孩子往往会讨好父母,试图维持一种虚假的完美印象。在美国,有一个案例,中国家庭对孩子要求严格,孩子成绩一直很好,最后得到了一份好工作。
然而,这对华裔夫妇被枪杀了,凶手是她女儿雇的。原来这一切都是女儿编造的谎言。她没有好成绩,也没有好工作。她呈现的聪明是她的面具。
三、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面对“人格面具”?1.接受孩子的不完美。
完美是不存在的,就算是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也不可能完美。但是父母不愿意接受孩子的不完美。孩子写错别字,家长气愤地拿起橡皮擦擦掉。孩子考试没考好,家长生气地撕卷子。这种对完美的极度渴望,让孩子不得不戴上个性面具。
当父母愿意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时,孩子就会有勇气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,毫无负担地与父母沟通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这些独一无二的特质都值得父母去发掘和肯定。
2.空孩子成长的空间
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不一样,家长要给孩子空适当的成长空间。少对孩子的评判和控制,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。父母的控制欲让孩子更像一个牵线木偶。孩子很乖,很听话,但是没有自我。
3.发掘人格面具中的积极意义。
当孩子受到人格面具的影响时,家长可以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力,让孩子把面具呈现的虚假变成现实。让孩子认识到,不伪装也可以做得很好!
4.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,给予积极引导。
比如孩子假装学习,没有时间玩。为了应付父母的安排,他们浪费时间。所以,家长不妨鼓励孩子提高效率,把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玩耍。
人格面具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。家长不要嘲讽孩子的行为,反思自己的教育偏差,这对孩子的教育更有意义。父母不完美,孩子也不完美,所以和孩子一起努力成长吧!
父母对孩子的性格有什么样的了解?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和想法?欢迎留言和搞笑妈妈分享讨论!
我是一个逗妈妈的育儿老师,也是一个带着可爱宝宝的宝妈。我会每天和你分享更多育儿知识,帮你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。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人!
全国生殖中心──协助查询筛选
群聊二维码
1321人